当城市的面貌越来越新,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,那些过往时空里的“慢工”和“细活”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。为了守护传统技艺,由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指导,新闻晨报学记团联合微纪录片《海派百工》出品方上海汐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,共同推出“非遗守‘沪’人”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。刚刚过去的暑假,150名中小学生跟随新闻晨报资深记者,走访上海非遗传承人,近距离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与坚持的力量。
非遗守“沪”人第12期
传承人:顾林华、姚宝华
宋人艾可叔有诗云:“车转轻雷秋纺雪,弓弯半月夜弹云。衣裘卒岁吟翁暖,机杼终年织妇勤”,描绘了江南一带百姓种植棉花、弹花纺纱织布的劳动生活场景。
历史上,金山吕巷隶属于松江府,被称为元代女纺织革新家的黄道婆就是松江乌泥泾人。吕巷人传承了黄道婆的纺织工艺,发展出先进的棉纺织生产工具和精湛的纺纱织布技艺,在江南地区享有盛誉。“吕巷纺车灵巧、精致,远近闻名”,“吕巷棉花吐絮畅、纤维长、品级高”,“吕巷老布密度高、花色多、色泽好”。
几百年后,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人们不再穿着土布衣裳,纺纱织布也完全退出了妇女的日常生产生活。当我们站在金山吕巷水果公园内的“土布馆”里,看着土布纺织技艺传承人顾林华和姚宝华两位老人纺纱织布时,不禁浮想联翩,感慨万千。我们这代人能做些什么,留住这蕴藏着中国千年文化的技艺呢?
土布不土
回到楼下,两位老人还在织布,“吱哐,吱哐……”我仿佛穿越千年,回到“唧唧复唧唧,木兰当户织”的年代,回到宁静的田园生活。希望这份先人的技艺被保留传承,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来体验这份宁静,来欣赏土布之美。
日月如梭
期待土布翻出更多新花样
制图:晨报小记者 刘子陆(东辽阳中学 预备班)
视频文案、拍摄制作:张智丽
注:本文版权归晨报学记团,严禁盗用。
来源:周到上海 作者:晨报学记团